|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应城人文之应城的十三处遗址

应城人文之应城的十三处遗址

关键词:应城,十三处遗址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应城
  • 电 话:
  • 网 址:
  • 感谢 yingche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558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一、门板湾遗址

位于城北办事处星光村。遗址为呈南北向的长方形台地,高出四周地面目2米,总面积15万平方米,被大富水改道后的新河道分割为东西两半。

其文化遗存极为丰富,有6层文化堆积,出土文物主要为陶器,有鼎足、器沿、杯、豆、盘等。器形特点与京山屈家岭晚二期文化相似。

1980年,经考古证明为新石器时代遗址。
二、四龙河遗址
位于城西四龙河上游的陶家湾。遗址宽500米,比两侧地面高出约2.5米。中部有水库的溢洪道穿过。1985年发现,后经三次地面调查,考证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主要有陶器和石器。

三、下王遗址

位于杨河镇下王村。面积约700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高圆足杯、锥形鼎足、侈口鼓腹罐等残陶器及石斧等。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四、萧家坟遗址
位于巡检镇东北磨盘村。面积约800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罐、杯、纺轮和石器等。为龙山时期文化遗址。

五、乱葬岗遗址
位于巡检镇。出土文物有鼎足、鬲沿、和西周时期的锥形鬲足、绳蚊豆、盆,及春秋时期的柱状平根鬲足与饰纵绳纹的折沿束颈鬲口等。为龙山、西周和春秋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
 
六、张家台遗址
位于三合镇两河口的张家湾。总面积约4.47万平方米。东侧由于漳水的冲刷,形成一断面,文化层厚约2.5米。主要文物有龙山文化的素面兰纹、方格附加堆纹、弦纹的灰陶罐和夹砂红陶盆;有春秋时期文化的红陶柱状平根鬲足。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经考证为春秋时期文化遗址。

七、老虎台遗址
位于黄滩镇木行村。遗址为1.8米高的不规则三角形地段,周围是大富水冲积地。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左右。西侧地面暴露文化遗物,灰陶居多,红陶次之。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1984年文物补查考证,为屈家岭、龙山和西周时期文化遗存。

八、鹰嘴岩遗址
位于巡检镇。遗址呈长形,总面积4800平方米,高出河床两米,文化层厚约1.2米。文物标本灰、红陶器皿并行,多泥质,纹饰多系附加堆纹,部分为素面陶,并有二面刃云青石斧、陶网坠,均为龙山时期遗物;另有鬲足,为西周时期遗物;红陶敞口圆唇束颈沿和斜绳纹鬲口,为春秋时期遗物。1981年普查发现,经考证为龙山、西周和春秋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址。

九、鲁家dang遗址
位于郎君镇东汊湖边的鲁大村。遗址呈长方形,台面平坦,面积为4万平方米。采集器皿有夹砂陶平底柱状鬲足,,圆底细柄豆盘等。1981年发现,1985年月10月经省文物普查组鉴定,为春秋时期文化堆积。

十、万河遗址
位于杨河镇杨巷村。面积约2万平方米。出土文物有鬲口、鬲足等器皿,表现为楚式鬲特征。

十一、樊家湾遗址
位于黄滩镇樊家湾。遗址为一高0.5米的不规则圆形台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采集陶片有鬲、罐、盆等口沿,陶质为灰陶,饰粗绳纹。
 

十二、蒲骚故城址
一名蒲骚垒,又名蒲骚台。即《左传》“郧人军于蒲骚”之地。据《光绪应城志》记载:在市西北三十里崎山团古城畈,居民常于耕作时,拾得败瓦零砖、残戈断戟,古色斑驳。1981年和1982年6月两次文物普查时,在田店古崎山团的范围内,发现寨子湾和赵家湾两处春秋时期的遗址,面积约6.8万余平方米。出土文物有鬲足、鬲口沿、豆柄等残陶器多件,红、灰陶各半,积物面积为2万平方米。又从田店镇沿大富水西下三里许找到古蒲骚城池——沈家湖旧址,今已没为平畴。

十三、明代官窑故址
位于黄滩车站公路东侧,为1970年修建公路时发现,有72座砖窑环列成一圆形。在附近断崖上,还有大量红烧土堆积,并出土一批青砖。1984年文物补查时,在黄滩附近罗家湾罗仁中家的后院,发现堆有青砖50余块,每块砖重27斤,规格为46.5x22.5x12.5厘米。其中其中约有一半的青砖侧面刻有:“武昌府提调官张z,司吏徐用,德安州判官、司吏蕲时中,应城县知县吴均美,典史廖兴,造砖人贾政、李兴,作匠卢神福。洪武十年三月,总甲首陈文胜”等文字。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789983311 传真: 邮箱:1017357009#qq.com
地址:应城市城南大道庙湾19号 邮编:432400
Copyright © 2004-2024 湖北航程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