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不负恩师诲归来少年时——应城一中合教中心优秀毕业生郝飞

  • 默默的离开。
楼主回复
  • 阅读:2135
  • 回复:0
  • 发表于:2021/5/31 16:29:01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应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清华校庆自拍:110年的你与11年的我

校友简介:郝飞,湖北应城人,2007年进入杨河初中,2010年进入应城一中北大班,2013年进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经济学专业),2017年保送中央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2020年考入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经济所(西方经济学专业)。曾获得蒋作宾奖学金、两次国家奖学金、本科“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研究生”、中国“创青春”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等荣誉。主要研究领域:创业行为、数字经济、一带一路等。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聪明人。

进入清华园已经半年多了,当初激动之情没有完全淡去。最近又恰逢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回首过去,时光荏苒。一路走来,许多不易,但是倍感幸运,因为我遇到了很多良师益友。

仔细回忆,清华缘还得从初中说起。初二时,有一次考试比较糟糕,因为羞愧在老师办公室哭泣,英语老师黄老师说,“以后要上清华的人,怎么能说哭就哭呢?”从此心底埋下了一粒种子——一定要踏入清华园。初三时,我努力进入一中北大班,因为这里离梦想更近一步。


2013年高中毕业合影

在北大班三年多时间里,在杨坚强老师、陶治国老师、赵守兵老师、范静静老师、曾付珍老师、张金华老师、张翠萍老师、高坤老师等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们坚信“清北的门其实是虚掩的”,大家无不以梦为马,自强不息、拼尽全力。还记得那个时候,整个科技楼都是我们北大班的“天下”。因此,除了教室,大厅、走廊、实验室、还有老师的休息室等都成为我们学习的场所,整栋大楼都充斥着我们的朗朗书声、欢声笑语。其中,我的读书声不是最大的,但是很有可能是最让大家难忘的,哈哈。在此,我对我读书声给大家带来的各种负外部性表示非常抱歉!


应城一中北大班部分教师:曾付珍、赵守兵、张金华、杨坚强、陶治国、张翠萍。

非常感谢北大班的老师们,他们在我们身上投入了大量心血,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习,毫无保留地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关心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以英语老师范静静老师为例,为了帮助大家掌握四级单词,范老师经常牺牲休息时间考核大家单词背诵,每个同学可以随时找范老师背诵单词,因为单词一次可能仅仅记住几十个,因此每个人需要找范老师N次。全班几十个同学都要进行考核,但是范老师每次都是笑脸相迎、悉心指导。其实,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每位老师都待我们如此。因此,我们每个同学的一点一滴的成长都离不了各位老师的呕心沥血的奉献。


2021年一中教室外走廊:曾经的朗朗书声依在

后来比较遗憾,尽管过了清华自主招生,但是因为高考失利、填报志愿欠妥,我进入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因为相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加入中南大一个社团——“自强社”。后来非常幸运,在一些老师的帮助下,成功实现了转专业。再后来,幸运地保研到了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遇见了温文儒雅的李老师。

三年后幸运地到了清华园,进入了清华社科学院经济所。从头算起,用了整整十一年才推开了这扇虚掩的门。追本溯源,除了幸运和努力,更多的是身边亲友的支持和各位良师的帮助。来到了这,愈加发现,未来需要加倍努力,因为我从来都不是一个聪明人。


2020年开学典礼:疫情也挡不住开学


清华园和老同学刘凡合影

2021年4月10日,时隔十年重返一中,那些年的人和事,浮现眼前。曾经墙上、走廊上的标语依在,依然激励着我们;现在也多了一些横幅,激励着我们的师弟师妹。尽管这次返校只见到了陶老师,但是我也见到了一中的日新月异,一中的蒸蒸日上。


2021年一中北大班教室: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蒋作宾奖金也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同学走出应城,前往更广阔的天地。我为一中有越来越多的杰出校友感到无比骄傲,也为一中有越来越多的杰出教师感到无比自豪。


蒋作宾获奖名单:一中后浪推前浪


一中科技楼对面的树人楼:博士帽下出人才

一眨眼,在这里,我度过了最为充实的三年;在这里,我结识了一群最为真诚的师友;在这里,我收获了最为温暖的回忆。一中,我的母校,我从未离去。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未来浩荡乾坤阔。

梦想永无止境,唯有自强不息!

谨以此文与同学们共勉!!


来源:应城一中13届郝飞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