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校友】不负恩师诲归来少年时——应城一中合教中心优秀毕业生巡礼四

  • 无可置疑◆
楼主回复
  • 阅读:1141
  • 回复:1
  • 发表于:2021/6/11 15:02:11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应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2021年4月,于嵊泗列岛游玩,右起第一
 
校友简介:应城一中2017届汪胜

2011年就读于应城市实验初中,2014年考入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合教中心。2017年夏天顺利考入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预计于今年(2021年)六月取得管理学学士学位。其间参加了2021年考研,将于今年九月前往北京大学继续攻读金融硕士。


不负恩师诲  归来少年时

——应城一中合教中心优秀毕业生巡礼四



  回头想想,不论是到合教中心、考取大学、还是考研究生,都是考一程、便走一程,轨迹只是循着学历而前进,而方向则仍在摸索。这次应高中母校邀请来写下一点什么,既是乐事、幸事,也是一次自我总结,期望能给学弟学妹一些观点或启发。



应城一中科技楼


 2014年年初,我通过合教中心招生考试,提前结束在应城市实验初中的学习生活,进入合教中心开始初高中衔接班的学习生活。那个春天的课程在一中最气派的大楼——坐北朝南、能够俯瞰全校的科技楼进行,我们这群提前结束初中生活的初中生怀着满心的好奇和稚气占据了空空荡荡的一整层楼。当时的教室在大楼东侧,西侧是厕所和闲置的教室,中间是一片宽阔的平层。暮春时节,下午五点多下楼吃饭,西侧窗户里的落日和晚霞泛着橙红颜色,映入原本有些昏暗的平层里,映在人脸上,明艳真切。



应城一中科技楼

 在进入合教中心之前,我算是比较任性的学生。在实验初中的中流班级常年保持着老八的水平,游离在考孝感高中的队列之外,但也基本能考上一中,学业上没人督促,生活上比较自由。记得有一次早自习迟到后在教室外罚站,正读着书,语文老师走出来训斥道:“我搞不懂为什么你们连基本的按时到校都做不到,更何况你们之中还有很有前途的人。”那时和我一起上网吧、一起抄作业、打架的同学,大多是坐在班级最后一排的学生。我知道语文老师在说我,但我除了一点暗喜,也再没有别的感觉,从没想过长大后到底要干嘛、要考个什么大学、要在哪儿买个房子。我不大清楚初中生是不是都这样,只是如今回想起当时的自己,还是觉得非常惊险,如果没有参加合教中心那次考试,我的人生大概会很不一样。



班主任李达老师  

 按照合教中心选拔考试的成绩排名,我是二班的第十三名(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十三是个近似于老八的安全位置,不太引人注目,也不算太悲哀,事情很可能会在因为考上一个比较好的高中而短暂欣喜之后,重归于不高不低的“老八”状态。然而,时任班主任李达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谈了一次话,具体内容早已忘却,只记得在李老师的中二之魂感召之下,我也突然地开始觉得学习是件无比热血的事情。就像一部日本热血少年漫画,情不自禁地把自己代入成了主角,迈上打怪升级的征途。就这样,我在紧接着的一次大型考试中拿了第一个年级第一。那段时间的状态实在是很好,除了那一股往前冲的热血,知识本身带来的愉悦更是珍贵。各种新鲜的、没接触过的知识让人目不暇接,诸如物理、化学、语文等等,都是此前不知道、没见过的东西。记得当时,拿到一本语文教材第一件事永远是翻翻目录,要是有诸如苏轼、李白、鲁迅这类偶像人物的作品必先抢读之;而物理则更甚,什么万有引力、电磁感应、什么波粒二象性,一时间仿佛穷尽了万物之理、掌控了宇宙雷电,就连学到一个牛顿第二定律都想去推推箱子。这些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人和事物,其一大特征就是帅,李白不必说,读到苏轼的“人生到处应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也自有一番潇洒快意;而理科知识,至少以一个书本的视角,展示了人类所能具备的力量以及先贤前仆后继所奔赴的征途。就像第一次去游乐园玩,最吸引男生的,大概总是一些很帅的东西,而那些“婆婆妈妈”的东西,诸如参照系啦、时间啦、位移啦这种日后才意识到无比深刻的概念,当时是急于跳过的。稚嫩则固然稚嫩,然这种因为新知而起的欣喜,实在是极为难得、极快乐的体验。



班主任李达老师(左)


 初中的时候,老师会说,“初中会是你们最难忘的时候”;高中的时候,老师们仿佛在争夺“最难忘权”一样,也告诉我们说,“高中会是你们最难忘的时候”。22岁这年回头看,高中老师比分暂时领先。所谓难忘,一定是酸甜苦辣、悲喜交加。合教中心的老师们用他们过硬的专业素养给我展示了一幅开阔、高远的图景,而心潮澎湃的我由初中什么心都不操的状态直接跳到了一种以修齐治平为理想、以星辰大海为征途的“一定要成为一个什么人物”的状态。有好多历史人物传记的开头都有类似的介绍:幼聪敏、好读书、志报国,然后快进到中进士、被拔擢、被贬斥、被拔擢、被贬斥……历史无从得知他们的成长经历,我也不知道这些彪炳春秋的人在青春期的时候有没有困惑,我只知道我有,而且不少。



英语老师李焕文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有时候想起来还是很感动——随着时间流逝,你已经记不得具体感动的是什么,但是这种模糊的感动随着年岁成长和思考逐渐深入,却越来越深刻,你会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那是很宝贵的东西。李焕文老师教了我们很久的英语,是一个很有风度、长得很帅的老师,当时已快要退休。他接手我们这个班的时候,刚带出来一个考上清华的学长,也许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尤其我,受到了许多关照,大抵也寄托着一些不一样的期待。英语,是洋玩意儿,国人说得越好,词汇越高级、句式越复杂、口语越流利,便越引人惊叹。引人惊叹如李老师者,也常引人怨恨。“你看李老师一节课,从那里走到这里,哪些座位该停、该停几分钟,我都算得出来”、“他恨不得怼着你讲”,一位忿忿不平的女同学因得不到关注下课后对我如是说。四五年过去,想来捧腹。英语的学习,重在听、重在说,下课后偶尔和李老师在走廊用自己可怜的词汇量强行交流几句,说不上几句就频频“pardon”,而今想起来,实在是受了许多关照,也难怪我那位女同学不开心了。一句英文怎么说、怎么说更地道,是惑;人生的态度、做人的道理,更是惑。依旧是走廊,已忘却究竟出于什么缘由,只记得李老师面带着微笑,和我说了一句,“遇事不要怪别人,先从自身找问题”。这是一句再简单、再通俗不过的教导,你去书店随便找本鸡汤文学就能翻到作者在努力地阐释之、劝诫之。其实我当时也没有特别听进去,我一方面觉得,这种道理,谁都知道吧;另一方面,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预备人物,当时也不觉得自己有这种毛病。古语云,姜还是老的辣。在我高中的后半段,乃至整个大学期间,都处于一种不太平静的状态,不满于枯燥乏味的应试教育、不满于过于紧凑的时间安排、不满于学校为了追求清北而奉行的“养蛊”策略、不满于一个县城中学和大城市高中的差异、不满于清北目标注定般的落空、不满于压力、不满于焦虑、不满于不满。人生的阶段,大概是跳不过去的,从无知无畏到意志坚定,中间少不了一段寻找、冲突、矛盾、混沌的过程。很久之后,当我终于能够比较平静、客观地看待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想起李老师那句话。




  我一直很尊崇两种职业,其一是医生、其二是老师,这两种职业的崇高之处在于他们都致力于“延续”。通过一条定理、一篇诗文、一次谈话、一种期许,在合教中心的三年半里,风格各异的老师们在我心里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印象,在日后广阔的人生将化作盾牌、化作刀剑、化作一阵忽上心头的感动、一种平地里生出的笑意,并由此生发出更深远悠长的意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师者,所以生生不息者也。

  高考的结果,我想应该是令人失望的。这次考研有幸考上北大,也算了却一件心事。尽管迟到了四年,但不论是对当时那个在志愿栏上面写下北大的自己、还是对当时抱有许多期待的老师们,如今都算有了一个交代。其余的关于考研的事情,其实没有太多值得说的,想来想去也只有勤奋可以被讨论一下。



合教中心部分教师:熊金德、王文洁、游秋慧、高坤、罗武祥、曹桂能。

      勤奋并不是一把谁得到了谁就能一统江湖的屠龙刀,勤奋只是一种很基础的东西,就像你炒菜起码要放盐、养花要按时浇水。我本科学的管理学,可以视为通俗意义上的文科;而我报考的北大数科院金融硕士,其实是很数学的东西,专业课诸如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此前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接触过。我能够考上,很大程度是因为勤奋、是因为日复一日地啃教材、做题目。然而我并不希望这里所谓的“勤奋”被视作又一个美好却虚伪、所谓“励志”的例子。我在备考的时候,虽然也有一些辅导机构,但我素来对这类机构没有好感,所以选择一个人抱着书硬啃。硬啃是比较辛苦的。有一本陈家鼎教授编著的数理统计教材尤为生涩,里面有许多证明,往往不过两三面纸,我一看就是一个下午,仍旧是云里雾里。说来惭愧,这本书里好多东西我时至今日还是很迷糊。然而如此生涩,我又何以坚持并考上了?是因为勤奋吗?是,但不全是。我想更重要的,是因为我的智商还可以。
      我并非是想在各位面前夸耀自己有多么聪明,而是——我想揭露这样一种事实:依靠最纯粹的勤奋去做成一件事是尤为辛苦的,我们需要一些诸如天赋和灵感之类的东西,来让过程稍微轻松一点。我之所以能把那么生涩的一本书全靠自己啃完,是因为,在我付出了几个下午十几个小时之后,我终于能够看懂那个证明并且能独立再证一次了。这种激励,不仅是心里的一点甜头,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即:就目前看来,你还可以继续干下去。我知道,给定同样的条件,有人能在几个小时内完成同样的事情、有人则需要二十几个、三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但也有人在十几个、二十几个、三十几个小时的时候就放弃了。勤奋的定义只是,你没有把过多的时间用在睡觉、发呆、娱乐和情绪上。
      爱因斯坦关于汗水和灵感的名言想必各位早已熟知,我相信这是这个世界无须讳言的真相。勤奋是不够的,那么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对于我们这群小镇做题家,又该如何处之?



上图是上财图书馆前面的一片草地,我经常来这儿发呆和背书。上面那只小猫,它好像很笨,因为别的猫都知道在食堂边上或者人多的路上蹲着,总会有些可爱的男孩女孩把它们喂得肥肥的。而这只猫的活动范围就是这一大片平常没有太多人气的草地,它每天早上舔舔叶子上面的露水,一棵树换一棵树地扒树皮里的虫子。我来这背书的时候,它大概闻到我包里早餐的味道,也不作声,我来来回回走,它就跟着我来来回回走。一颗饭团统共两三粒鸡肉,给它掰一点糯米,它嗅一嗅之后仍旧望着我,我也懂了。我有时候觉得自己跟这只猫差不多,我来这片草地背书是图个前程、它来这片草地是图口吃的;可我和那只野猫谁都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



 前头说天赋、说灵感,也没错,一条赛道上就是有人跑得快、有人跑得慢,拒不承认这种现实是可悲的。但是,现在考上的我再回想一下几个月前在冷飕飕的晚上跑到这枯草地上溜达的自己,再去谈天赋和灵感,似乎也显得有些勉强:无论我有没有天赋、有没有灵感、有没有一个所谓的好脑子,一旦决定考研,除了一条路走到黑,还有的选吗?我在图书馆的一个角落,挨着一扇落地窗坐了几个月,累了看看外面,有时候是天气晴朗、阳光普照,心里也很快活;有时候一看天已经黑了,听那秋风打树叶,哗啦啦地。后来天气逐渐冷,离考研也越来越近了,还自己给自己写诗,大抵是自许张居正(张居正老家离咱们挺近,也落榜过),附会人家的千秋功业,仍旧立志要成为一个什么人物,然论此时心境,已是迥异从前。几个月之前,我和那只猫很像,几个月后,我和那只猫仍旧很像。

 如何处之?明天会是什么?从来没有一篇文章,能够说尽世上的道理;从来没有一种理论,能够预知命运的走向;从来没有一位圣贤,能够拯救人间的困苦;从来没有一个世界,能向我们允诺确凿的明天。由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见得,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定的国家里,但同时,我们也生活在一个环境严重污染、物种大量灭亡、瘟疫肆虐、经济衰退、局势复杂、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世界里。试问,有谁能给这个世界的明天一个答案?




我很喜欢电影《至暗时刻》,里面有一段很经典的台词,也是丘吉尔著名的演讲辞,在此原文附上:



We shall fight in France,

We shall fight on the seas and oceans,

We shall fight with growing confidence and growing strength in the air,

We shall defend our island, whatever the cost may be,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 grounds,

We sha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in the hills;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And if…even if, which I do not for a moment believe, this island or a largepart of it were subjugated and starving, then our empire beyond the seas, armedand guarded by the British fleet, would carry on the struggle,

Until, in God’s good time,

The new world,

With all its power and might,

Steps forth to the rescue,

And the liberation of the old.


惟愿诸君坚定意志、多吃些苦,

天地广阔,总有作为。



          应城一中2017届汪胜

          2021年5月写于上海


  
  • 西贝
  • 发表于:2021/6/12 18:22:30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纸上种花,只为心中开出美好!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