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老观湖畔党旗红沈心

  • くつ沵彵媽嬡過莪 、庅
楼主回复
  • 阅读:1080
  • 回复:0
  • 发表于:2022/3/5 10:08:03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应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老观湖畔党旗红

沈心

 

老观湖,又名老罐湖,位于应城县境西南,东北距县城19公里,上源四龙河,下连三台湖,人和、典集、义和以及汉川的垌冢紧邻湖边。老观湖名的由来:一是由于湖中有小岛名庙水台,上有大观寺,老观湖因而得名;二是因为湖状小而深,似罐形,名曰“老罐湖”,后写作老观湖。据说,庙水台原是一座“水涨台升,水落而台降”的神台,台上栖有一对凤凰(亦说是一对鸽子)守台。

抗日战争时期,义和镇因湖汊众多,河湖相连,芦苇丛生,成为应城抗日主战场,老观湖区人民演绎出一幕又一幕抗日英雄史话,革命烈士们用鲜血染红了鲜艳的党旗。

             葛蓬岗英勇就义的女英雄季伟

季伟,女,原名王梦玉,应城市义和镇季伟村人,出身于书香门第。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卖国的“一二九”运动,她积极参加当地学生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她离开家乡,到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延安干部训练班学习。1939年结业后,分配到河南竹沟镇中原印刷厂工作,担任党支部组织委员。同年11月12日,“竹沟事变”后,季伟奉命带领部分老弱、病残、妇女进行转移,她担任党支部书记,历经千辛万苦,于1940年1月4日,到达四望山革命根据地。

1940年春,日军加紧了对应城老观湖区的“扫荡”,大肆捕杀抗日军民,致使抗日区乡政权遭到严重破坏,危难之际,季伟奉命兼任应城第一区区委书记,深入葛蓬岗、萧家畈、临江口、沈家铺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着手建立乡保政权及武工队、农救会、基干队等革命组织,开展抗日支前,锄奸除匪,减租减息活动,在区所在地马旺乡举办乡保人员和妇救会主任训练班,培训抗日骨干。应城县妇女自卫队、妇女生产和消费合作社、妇女参政工作因此受到美国女作家、记者史沫特莱的赞扬。

1940年9月15日,季伟在马旺乡三湾村召开妇救主任会议时,伪黄滩区长吕华奎纠合200多名伪军将三湾村包围,季伟在湾北凭借一个碾墩抵抗吸引敌人,掩护其他同志向湖区突围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6岁。季伟牺牲后,当地群众将她的遗体安葬在马旺乡葛蓬岗,应城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季伟,将马旺乡改名为季伟乡,现在叫季伟村。

                   智救县委书记的张福珍

张福珍,应城市老观湖旁边合张村后张湾人。民国28年(1939年)春,张福珍加入陈河抗日自卫大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0年,调任应城公安中队任副队长。公安队成立之初,仅有短枪5支,因此号召队员向敌人夺枪武装自己。于是,张福珍与王斌等3人一起化装从陈河镇出发,行至范家河村西公路时,发现一名日寇哨兵在路上盘查过往行人。王斌手提一篮鸡蛋,先一步与敌接触,张福珍身背锯子、斧头与一名装扮成“姑娘”的公安队员随后跟进。当敌兵蹲下身体拣完鸡蛋,抬头看见“姑娘”,伸手去拉时,张福珍就势转到敌兵身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持斧将其劈死。“姑娘”顺手夺过哨兵的马枪,王斌解下敌兵身上的子弹盒,迅速离去,初战获胜,更加激励了抗日战士向敌人夺枪的信心。

同年3月,张福珍与董武、赵德望等在汉宜公路西段门前湾打死日本酋联队长山本大佐。8月,随杨森堂在汉宜公路袁家集设伏,捕捉了日本战地新闻记者哇尚郎英。张福珍与张福保、朱青山、江培寿、陈泽斌、朱刚等同志担任阻击,击毁敌军车一辆,击毙敌司机和驾驶室里的日本军官。民国31年7月,一股日寇小分队至西湖岗打掳,抢掠大量财物后,分乘两艘木船返回长江埠据点。应城县委书记樊作楷与公安队长杨森堂率队在白鹤咀设伏截击敌人,张福珍与王金彪首先开火。船头两名敌兵应声落水,未被击中的敌兵,立即卧入船舱进行还击。经过我公安队员一阵猛烈扫射,一只船被打翻,另外一只船被击破,满船是水,敌人狼狈不堪,举手投降。适逢应城第一区区长周进东带领区中队乘一只渡船赶来接应,张福珍与朱青山率先跳上渡船接受敌人缴枪,一名受伤敌兵欲举枪向其射击,被张福珍一枪击毙。

民国32年,张福珍与王斌等奉命锄奸,5月份,在一个电闪雷鸣的雨夜开始行动,张福珍以送宵夜为名,悄悄潜入伪陈河乡公所,战友王斌则带领6名战士驾着小船埋伏在老观湖边接应。深夜11时许,张福珍打开后门,王斌率领战士鱼贯而入,缴获了正在楼上打麻将的日伪谍报员杨斌耀及其胞弟伪乡长杨斌银等人的手枪,随即将杨氏兄弟连夜押往陶家咀进行镇压,为地方除了两害。

民国33年,应城公安队编入应西县大队,张福珍担任警卫连连长。当年10月,应西县委和县政府驻地李家大湾突遭200多名日伪军包围。张福珍带领长枪排化装成日军向村东敌人的机枪连扑去,打死敌机枪射手,迅速占领一片坟地;王斌亦带领一个班的战士,从村西冲出。过了一会,他们看见县委书记樊作楷等人尚未突出重围,恐其有失,张福珍又率队杀入村中接应。敌人见状,惊疑有诈,扔下30多具尸体,撤围而去。

民国35年初,张福珍带领两个班的战士执行任务,在应城西十里铺与国民党第七十五军通讯排遭遇。激战中,张福珍中弹牺牲,时年25岁。

            汤池训练班走出的张华雄

张华雄出生在老观湖畔合张村一个贫苦家庭,年幼丧母,读过五年私塾,自小习武弄文,甚是勤奋。他的父亲是一个腿有残疾的裁缝,靠挑着一副担子走村串乡为别人缝纫为生。

1938年10月,陶铸同志在汤池举办农村合作训练班,学员们在老观湖一带以兴办农村合作社的形式,发展革命根据地,广泛收纳进步青年,传播抗日革命火种。张华雄邀上同村的几个伙伴,积极参加了以汪心一为组长的陈家河党小组的活动,随后又加入了老观湖抗日游击大队。在湖区的芦苇荡和潘集石膏矿一带,张华雄带领一支短枪队,经常深入矿区,动员应城洞商积极抗日,以他过人的胆识和勇敢,为应城抗日游击队和党组织筹措募集了大量抗日经费,多次受到了党组织的肯定和表扬。

1939年11月,张华雄遵照党组织的安排,到京山八字门,即鄂中党校学习八个月。接受了革命队伍正规军培训教育,在组织的信任下,张华雄相继担任了陈河区委组织委员、区委副书记,积极配合樊作楷、徐稼其等人在陈家河一带发动群众,组织青年骨干加入革命队伍,与日伪展开了英勇不懈的斗争。

1944年8月,中共应西委成立,张华雄担任中共应西县委委员、季伟区区委书记。当时,季伟区条件十分艰苦,居无定所不说,还时常受到敌对分子的袭击。不仅如此,自从参加革命后,张华雄的一家就成了日伪及国民党人重点偷袭的目标。张华雄在合张村后塆的家多次遭日伪洗劫,全家几次险些丧命,他的家人们只好在老观湖一带的芦苇荡里面东躲西藏,惊心度日。然而,这些都没有吓倒他,反而让他更加嫉恶如仇,更加坚定了“日伪不除,国不宁,家不安”的勇气和决心,更坚定了舍身忘我跟着共产党走的精神信念。

张华雄担任第三区区委书记、应城县委委员、应城县民主政府经济委员会主任期间,为了保障部队供给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他在日伪和国民党封锁严密的情况下,常年累月冒着生命危险进矿区、入湖区、走湾村,夜以继日地深入群众,争取各方力量支持抗日反蒋。

1946年的5月,张华雄带领应城地方干部和江汉军区三团的部分战士在中原突围受阻后,坚持在房县、竹山一带开展着与国民党反动派艰苦顽强的游击战争。在一次战斗中,张华雄带领的应城游击队队伍遭遇国民党飞机的疯狂轰炸,他和十几名游击队员全部壮烈牺牲。张华雄牺牲的前几天,才刚刚度过三十岁的生日,他将自己青春的热血与信念永远留在了竹溪大山那片葱翠柳枝间,留在了那个烽火岁月的夏天。

             遭围剿  丁秋伢湖港英勇就义

丁秋伢,女,又名丁凤英。出生于应城市义和镇老集村八屋咀一个贫苦渔民家庭。自幼饱受饥寒之苦。稍长,随父操舟湖下,捕虾捞鱼。长期的水上生活,养成了她勤劳俭朴,意志坚强的性格。

民国16年(1927年),丁秋伢已经年方十八,与景家湾景培德结婚,夫家亦室徒四壁,一贫如洗。丁秋伢与景培德不得不给人做长工、帮短工,以维持生计。不久,景培德因劳累落下一身疾病,家里一切负担均落在丁秋伢肩上。尽管起五更、睡半夜,拼命挣扎,仍然终年不得温饱。生活的遭遇,使丁秋伢愤恨贫富不均,世道不平。

民国19年(1930年)夏,土地革命风暴席卷应城南乡湖区,苏维埃、赤卫队等组织相继建立。丁秋伢在革命热潮的鼓动下,带头破除封建礼教,动员广大妇女剪辫子、解裹脚,参加妇女会,扛起标枪大刀,与男人一道闹革命,成为土地革命时期应城县第一个参加武装斗争的女性。

民国20年7月,李集乡苏维埃成立,丁秋伢当选为妇女主席。不久,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领导妇女会和赤卫队打土豪、斗渔霸,抗交田租渔税。并对一贯骑在农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土豪劣绅丁瑞武等人,进行了清算和斗争。她们的行动得到群众的积极拥护,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封建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土豪劣绅大骂丁秋伢“大逆不道”,而人民群众却把她视为“奇女”。

民国21年春,应城县长蒋作均率保安团数百人,对湖区苏维埃等组织进行“围剿”。丁秋伢率赤卫队员与敌人在老观湖中周旋。后来,在景家湾遭遇战中被捕。2月15日,丁秋伢在陈家河慷慨就义,时年23岁。

英勇献身的丁朋坤兄弟烈士

在义和镇老观湖旁边的新六村,有一个著名的革命烈士之家,这个家庭在同一年里,牺牲了兄弟两人,一个是哥哥丁朋坤,另一个是弟弟丁士成。

哥哥丁朋坤(又名丁天成),1904年2月出生,1938年4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丁朋坤担任中共应城县李集乡乡长。在任职期间,他积极筹建农救会和基干民兵组织,支持抗日斗争。1946年,新四军离开应城后,丁朋坤留下来继续坚持地下工作,被国民党反动派通缉,他一个人在老观湖芦苇荡里面隐藏了十多天日日夜夜,最终,在跑出去寻找革命队伍时,在天门街上被人认出来了,在敌人前来抓捕时,他宁死不屈,用菜刀劈开自己的头颅壮烈牺牲………

同一年,丁朋坤的弟弟丁士成在追随革命队伍北上河南时,在一次战斗中突围受伤,为了不拖累战友,丁士成要求战友为自己补枪牺牲,在汤池革命烈士纪念馆,赫然镌刻着丁朋坤和丁士成的名字,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无畏英雄气概与浩然正气,凝聚起引领时代奋进、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革命烈士们的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激励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他们身上展现血性与果敢,写满了对祖国的忠诚与担当。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熠熠发光,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