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应城市地名志》——第一篇总编

  • 樱花树下、那纯美一笑
楼主回复
  • 阅读:1482
  • 回复:0
  • 发表于:2022/8/12 15:21:59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应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第一章 地名综述


应城全境坐落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江汉盆地北部边缘与淮阳山字结构前弧亚翼中段,为云应凹陷范围。凹陷呈倾斜、断裂及褶皱构造,孕育了丰富的非金属及地热等矿藏。

第一节 政区概述

应城市Yingchéng Shì
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孝感市西南,地处鄂中丘陵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跨东经113°19’~113°45',北纬30°43’~31°08’,中心城区东经113°33’,北纬30°57’。东临漳河、涢水与云梦县为界;西与天门市、京山县接壤;南与汉川市为邻;北与安陆市毗连。在汉北河以北,涢水以西。中心城区距武汉市公路里程91千米,距孝感市公路里程49千米。东西宽43千米,南北长48千米;面积1103.38平方千米,占湖北省面积0.59%。2014年,辖城中、城北、四里棚、东马坊、长江埠5个街道,田店、杨河、三合、郎君、黄滩、天鹅、义和、陈河、杨岭、汤池10个镇,共15个乡级政区,另有南良种场和湖北应城经济开发区。有415个村(社区),3189个村(居)民小组。户籍人口66.9万人。
应城地域版图状若菱叶,地势低平,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冈陵、河谷平原和滨湖沼洼地三种地貌。西北为冈陵地带,冈平坡缓,冈冲交替,系大洪山余脉,海拔高程41~80米,坡度小于10度,起伏平缓,最高点为何家脑山主峰白沙口,海拔高程111.6米。冈陵面积732.29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66.4%。中部大富水两岸和漳河、涢水西岸为平原,河谷宽平,依势向东南伸展,海拔高程25~40米之间,面积216.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19.6%南部为滨湖沼洼,平坦开阔,海拔高程在25米以下,最低处在郎君镇蔡嘴村东湖内,海拔20.4米。滨湖沼洼面积154.29平方千米,占总面积14%。境内土地肥沃,土层深厚,质地较好,轻、中壤占耕地的65%以上。2014年年末常用耕地面积57.85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44.36万亩。农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棉花、油料、蔬菜次之。
应城地处中纬度湿润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雨热同季。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光、热、水的地域差异甚微。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春秋温和。日照年平均1872.9小时,日照百分率43%,无霜期年平均241天。年均降雨量1084.7毫米,雨日历年平均为117.3天,日最大降雨量207.1毫米(1969年7月1日),年平均蒸发量1464.4毫米,年平均气温15.8℃,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8.7℃(1978年8月2日、3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5℃(1977年1月30日)。在季风影响下,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年均872.5毫米,为全年总降水量的80.4%。
应城矿产资源丰富,素有“膏都盐海”之称。主要有石膏、岩盐、芒硝、锶、石英、高岭土、地热等。探明储量的矿产有石膏、岩盐、芒硝、地热。矿产地7处,其中以石膏、岩盐储量最为丰富。石膏储量约13.83亿吨,其中二水硫酸钙含量大于95%的一级纤维石膏约占总储量的82.4%,占全国优质纤维石膏储量50%以上,居亚洲之首;岩盐矿床分布约140平方千米,储量约280亿吨,位居全国前10名;芒硝储量约3.67亿吨;汤池地热水日动储量11870吨。
应城水资源充足,境内有涢水、漳河、大富水和汉北河过境河流。涢水,亦称府河,发源于大洪山悬钩北坡,在应城境内经高楼山、南岸、虾爬嘴、长江埠出境汉川,境内流长20.7千米,为直长江独立水系,漳河为其支流。漳河俗称杨家河,于应城市东北边沿的张家庙人境,经栗树河、古峰寺、两河口、伍家山至云梦县邱家渡涢水,境内流长215千米。大富水,亦名西河、县河,发源于大洪山白龙池,由京山县流经应城田店八斗山境,经应城城关,南流入汉北河,河道全长192.5千米,应城境内流长114.7千米,属汉水流域的汉北河水系。汉北河,1969年汉北湖区围垦开挖的﹣条新河,起于天门竟陵镇,经应城,合大富水,经汉川新沟汉江,应城境内15千米。承雨面积498.75平方千米,河网密度0.29千米/平方千米。境域有东西湖、龙赛湖、老观湖等湖泊,面积47.33平方千米。有短港水库、渔子河水库2座中型水库,承雨面积88平方千米,总库容9002万立方米;有喻冲、李嘴、黄毛、毛冲等17座小(一)型水库,承雨面积69.39平方千米,总库容5850万立方米。
应城地理位置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期,有楚郧“蒲骚之役”。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及绍熙二年(1191年),金兵两度包围县城。明崇祯九年(1636年),张献忠率领农民军攻破县城。清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军起,乡民陈七聚众响应。咸丰三年(1853年)至同治六年(1867年)的十余年间,太平军、捻军在长江埠、杨家河、巡检司一带与清兵周旋,并多次攻克县城,重创清兵。1931年至1932年,贺龙率红三军三次围攻应城县城。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县城。1948年10月,解放军江汉独立旅攻克县城。1949年3月,应城全境解放。
应城历史悠久,有近5000年的文明史。门板湾、陶家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便有人类在应城繁衍生息。在出土文物中,有远古时代的动、植物化石、象乳齿化石,新石器时代的石斧、陶轮,商代的青铜斝、爵、鸮卣,周代的铜鼎、铜戈以及战国时期的铜剑、玉器等。
应城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楚国诗人宋玉居崎山作《九辩》,唐代诗仙李白游汤池写下神奇瑰丽的诗篇,宋代欧阳修、明朝张居正在这里留下历史的足迹。这里物宝天华,人杰地灵,造就应城“人才凤翔,科第蝉联”,孕育出一代代仁人志士,成就了一批批风流人物。应城人刘仁静作为中共一大代表,许白昊作为中共二大代表,为后人铭记;蒋作宾首次在国联会议上用华语发言,震惊世界;青年农民杨小运“联产承包”首卖“万斤粮”,名扬全国;“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杨业功,矢志国防现代化建设,殚精竭虑,忠魂长存。这里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刘少奇、董必武、贺龙、陶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在应城从事革命活动。1958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朝鲜金日成首相到应城视察湖北省第一个人民公社﹣﹣红旗公社。改革开放以来,江泽民、温家宝、罗干、彭云、邹家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应城进行过视察。
应城经济发展迅速,成绩卓著。201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79.2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0.34亿元,林业产值0.67亿元,牧业产值27.06亿元,渔业产值20.4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7万元。全年粮食产量36.9万吨,棉花产量0.34万吨,油料产量3.23万吨,蔬菜产量57.31万吨,水果产量1.55万吨。人工造林面积3.68万亩,育苗面积0.34万亩,成林抚育面积4.93万亩。茶叶产量520吨。牲猪存栏47.93万头,牲猪出栏50.15万头,大牲畜存栏2.95万头,家禽出笼1758.04万只,畜禽肉产量7.35万吨,禽蛋产量12.05万吨。淡水养殖面积19.40万亩,水产品产量7.13万吨。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26.98亿元,其中驻应中省属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1.90亿元,市直工业实现总产值47.20亿元,街道和镇办工业实现总产值420.00亿元,开发区工业实现总产值37.88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17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8.80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0亿元,外贸出口创汇8505.4万美元。旅游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应城市获批省第二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汤池温泉荣获“湖北名牌产品”。财政收人稳定增长,完成财政总收人20.08亿元。获评全国中部百强县市,位居第58位。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交通、电信、电力、商贸旅游、城镇建设等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应城人民围绕做大特色经济,实现“三大目标”,主动作为,砥砺奋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跨越。应城市成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湖北省文明城市、湖北省卫生城市,连续五次获得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三次夺得“长安杯”,七次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

获取更多应城本地资讯

赶紧添加小编扫码进群吧!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