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孝感日报:家门口建起“文化客厅”!

  • 无 、尽 寂寞
楼主回复
  • 阅读:1382
  • 回复:0
  • 发表于:2022/11/26 11:12:27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应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这里是我们的‘文化客厅’!”



说这话时

应城市城中街道办事处新河社区

党委副书记张国宏满脸自豪


11月22日,小雪节气

新河城市文化客厅项目建设现场

又早早传来建设号子

入眼质朴大气的建筑风格

似乎在昭示

这里,是社区的一块新“招牌”



新河社区

原名湾上镇,在有着“膏都盐海”美誉的应城名声响当当——优质原材料加持,石膏产业基础好,起步早。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成为全省叫得上号的“工业村”。


发展成果人民群众共享

上世纪70年代

此处文化生活十分丰富


“往年别的村、社区在打谷场搭台唱戏,我们社区就已经有了礼堂,开会、看大戏,很热闹。”张国宏回忆。


几十年一弹指。时过千禧,市场波动,社区发展偶遇低潮,一批原村办企业倒闭,但这并未难住新河人,他们群策群力,利用闲置厂房、场地开发商贸服务项目,盘活资产,逐渐迎来蝶变新生。


“生活好了,总会让人想起点什么。”随着“宜居应城”建设整体推进,坐落应城新老城区黄金分割线上的新河社区,谋划和居民共筑“城市文化客厅”。


今年9月

借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东风”

“城市文化客厅”建设

提上社区全体居民的“议事日程”



居民代表商讨金点子。


城市文化客厅”要建什么?建在哪?当月,社区连开4场屋场院子会,广泛邀请居民共同商议。让群众切身感受社会的进步及家乡的变迁,营造爱党爱国爱家乡浓厚氛围的村史馆被居民广泛认同。

“咱们新河有历史有底蕴,应该建个村史馆,可就在礼堂原有基础上改造。”祖居此地的居民张营洲率先开腔。


“是的是的,有个村史馆,大家有个念想,在礼堂基础上改造可以,我还记得小时候在那里看过电影呢。”居民丁会芳接着说。


……


屋场院子会。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下沉党员和社区干部认真听、认真记

后经专家商讨

以村史馆为主,多种元素融合的

“城市文化客厅”形成建设雏形



“就建在老礼堂,不大拆大建,保持原有风貌。”社区拍板。


 细节商议,依旧是党员干部和居民一起想法子、酝点子、找路子。


“礼堂的走廊改造成展示长廊,展示我们新河的村史。”


“里面搞个书屋,可以带孩子过来看书学习。”


居民把这次改建看成自家“脸面”,纷纷操上了心。




拿着12条“金点子”

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加明

很快找到专业设计团队

开始制定建设草案



“城市文化客厅”建设现场。


“房梁”上好了

大家都想“增砖添瓦”

找到自己的价值“坐标”


9月26日一早,社区迎来了一位“老新河人”——陈以胜,他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后虽搬走,但一得知要兴建“文化客厅”立马前来咨询,并捐了2000元。



“留住乡愁,记住历史。新河是我的‘根’,为现在的变迁感到高兴!”


文化客厅,文化不可或缺

膏塑民间艺人、新河居民钟志平

主动找上门来


“能不能在‘文化客厅’里给我设个工作室?我想带领咱们新河的居民们一起学习传承膏塑手艺。”


经过和居民们的共同议定,社区决定以旧礼堂东边区域建设成具备成品展示、文化交流、膏塑实操等功能的艺术创作工作室,实践、传承应城膏文化。


聚沙成塔。10月1日,新河城市文化客厅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以红砖釉面为底色,白灰缝隙勾缝,水麻石地面和墙面修复,保留建筑特色。


“包含城市记忆、新河村史、西河茶苑、西河书屋、城市展厅、文化空间、红色驿站、钟志平膏塑艺术工作室等8块……”几乎每一个新河居民,都对自家新“招牌”了如指掌。


虽然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钟志平就开始着手把膏塑工艺“带入进来”——指导附近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完成膏塑作品制作。


“想尽快把课堂搬进‘文化客厅’,让孩子们更早了解应城的石膏文化。”11月23日,面对采访,钟志平显得充满希冀又迫不及待。


来源:孝感日报  全媒体记者王琦 通讯员王珍珍 刘凌霄 张国宏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