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应城市地名志》──三合镇、两河社区、三合街道社区

  • 屎性ハ改°
楼主回复
  • 阅读:1521
  • 回复:0
  • 发表于:2023/3/24 16:50:34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应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三合镇〔Sānhé Zhèn

位于应城市东部,府河右岸。东滨漳河、涢水与云梦县清明河乡、隔蒲潭镇为邻,南与东马坊街道、郎君镇接壤,西与四里棚、城北街道交界,北与杨河镇相连。距市政府驻地直线距离 15 千米。土地面积 81.11 平方千米,耕地面积 2800公顷。因涢水、漳河、清明河三条河流在此汇合,注入涢水(府河)得名三合。另说,很早以前,有三户人家在此“结茅为棚,烹茶为肆”而名三合店。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第二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重编乡镇,先后置永和乡和三合乡。1949年6月为第三区,10月改称三合区。1950年撤三合区:1952年恢复;1955年再撤。1958年9月成立火箭人民公社。1959 年改为三合公社。1961年5月恢复三合区。1975年2月改区为公社。1984年1月撤销公社,复建三合区。1987年撤区建三合镇。2014年辖三合、两河2个社区,华李、鲁台、高卢、天井、土门、对面、双墩、宜和、曹杨、八彭、幺井、三结、月池、六份、李榨、魏大、西头、陈垸、刘胡、毛冲、徐刘、徐周、余张、土黄、周杨、伍山、张王、双桥、高徐、徐墩、唐巷31个村,有居民11159 户、37361人。处鄂中丘陵与江汉平原接合部,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冈陵与河畈相间。有1所初级中学、13所小学和1所中心幼儿园。1所卫生院,3个联村卫生所,14所联村卫生室。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棉花。特产应城糯米、三结豆皮。富邦科技公司、三结豆皮有限公司等单位驻区。境内有伍家山白龙寺遗址和双桥村寺庙、天井村张家巷天主堂等景点。府河(涢水)流经境内。云应公路、汉宜公路穿境而过。镇人民政府位于北正街57号。


两河社区〔Liǎnghé Shèqū〕 

位于三合 合镇西北部。东临漳河,南与伍山村毗邻,西与陈垸村相连,北与双桥村接界。距三合镇人民政府直线距离5.4千米。土地面积1.8 平方千米,耕地面积 100 公顷。辖十份湾张家台、下街、上街、中街5个自然湾,共有居民 552 户、2169 人。因两河口得名。1950 年属杨河区两河乡。1955年成立两河农业合作社,属杨河区两河乡。1958年9月与东方红农业合作社合并,称两河大队,属火箭人民公社伍山管理区。1961年属三合区两河人民公社。1970年张王,双桥,两河三大队合并,称卫星大队。1984年卫星大队分张王、双桥、两河三个村,属三合镇。2012 年更名两河社区,属三合镇。两河中心小学驻区。有居民活动室、卫生室等设施。居委会位于两河街 146号。


上街Shàngjiē

位于两河社区中部。东至中街,南至张王村,西与双桥村毗邻,北临漳河边。有居民 124 户,486 人。土地面积0.2 平方千米。地处漳河、涢水两河汇合处,故名两河口,后分上、中、下街,此地居北,习称上街。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居民经济来源以务农务工为主。房屋为砖混结构楼房,线状聚菠


十份湾〔Shífènwān

位于两河社区南部。东至上街,南至张王村,西至东操湾,北至漳河。有居民 92 户、364 人。土地面积 0.2 平方千米。系操氏兄弟排行老十在此建居,故名十份湾。粮食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经济来源以务农务工为主,房屋为砖混结构,块状聚落。


下街xiàjiē

位于两河社区中部。东至张家台,南至张王村,西接中街,北临漳河。有居民 117 户、486人。土地面积 0.3平方千米。地处漳河、涢水两河汇合处,故名两河口,后分上、中、下街,此地居南,习称下街。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主要以务农务工为主,房屋为砖混结构,线状聚落。


张家台〔Zhāngjiātái〕 

位于两河社区南部。东至漳水河,南至伍山村,西至张王村,北至下街。有居民 96 户、356 人。土地面积 0.9 平方千米。张氏湾建于一小丘高台上,故名张家台子,亦称张家台。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经济来源以务农务工为主,房屋为砖混结构楼房,线状聚落。


中街Zhōngjiē〕 

位于两河社区中部。东至下街,南至张王村,西至上街,北至漳河。有居民 123 户、477 人。土地面积 0.2 平方千米。地处漳河、涢水两河汇合处,故名两河口,后分上、中、下街,此地居中,习称中街。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经济来源以务农务工为主,房屋为砖混结构,线状聚落。


三合街道社区〔Sānhéjiēdào Shèqū〕

位于三合镇中部。东临漳河,南与土门村毗邻,西与对面村相连,北与周杨村接界。三合镇人民政府驻地。土地面积 2.5 平方千米,耕地面积 80 公顷。辖北正街、老街、南正街、吴家台、吴家湾、新村6个自然湾,共有居民1730户、6618人。因三合店得名。1950年属三合区三合乡。1955年成立三合农业合作社,属郎君区三合乡。1958年9月三合农业合作社更名三合大队,属火箭人民公社三合管理区。1961年属三合区三合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三合村,属三合区。1987年属三合镇。1995年建立三合居委会。2008年三合街道居委会更名为三合街道社区,习称三合社区,属三合镇。市三合中心初中、市三合卫生院等单位驻区。有居民活动室、卫生室等设施。居委会位于北正街 55号。


北正街Běizhèngjiē 

位于三合社区中部。东至吴家台,南至老街,西至三两公路,北至周杨村。有居民 591 户、2343 人。土地面积1.28平方千米。1980年扩建,地处老街北,习称北正街。粮食作物以种植稻棉为主,经济来源以务农务工为主,房屋为砖混结构,为线状聚落。


老街Lǎojiē

位于三合社区中部。东至吴家台,南至南正街,西至桥头,北至北正街。有

居民181 户、563 人。土地面积 0.02 平方千米。明末,吴、左、陈三户在漳河、府河和清明河三河交汇处“结茅为棚、烹茶为肆”,因水运畅道,市贸益繁,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小集镇,故称三合店,俗称老街。粮食作物以种植稻棉为主,经济来源以务农务工为主,房屋为砖混结构楼房,线状聚落。


南正街〔Nánzhèngjiē

位于三合社区中部。东至干河,南至新村,西至三两公路,北至老街。有居民 481 户、2183 人。土地面积1.12平方千米。1980年扩建,地处老街南,习称南正街。粮食作物以种植稻棉为主,经济来源以务农务工为主,房屋为砖混结构楼房,线状聚落。


吴家台〔wújiātái〕 

位于三合社区东部。东至漳河,南至干河,西至北正街,北至吴家湾。有居民131 户、363 人。土地面积 0.02 平方千米。地处台地、居民多姓吴,故名吴家台。粮食作物以种植稻棉为主,经济来源以务农务工为主,房屋为砖混结构楼房,块状聚落。


吴家湾〔wújiāwān〕 

位于三合社区北部。东至华李村,南至北正街,西至农田,北至漳河。有居民 156 户、464 人。土地面积 0.01 平方千米。以姓氏命名。粮食作物以种植稻棉为主,经济来源以务农务工为主,房屋为砖混结构楼房,块状聚落。


新村〔Xīncūn〕 

位于三合社区南部。东至漳河,南至华李港,西至菜场,北至北正街。有村民 190 户、702 人。土地面积 0.05 平方千米。2008年新建的居民区,习称新村。粮食作物以种植稻棉为主,经济来源以务农务工为主,房屋为砖混结构,线状聚落。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