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应版面之约写与饭碗相关的话题底稿(12篇一12)

  • 疏影
楼主回复
  • 阅读:2447
  • 回复:0
  • 发表于:2024/1/4 19:27:03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应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工业文明带给现代人的便利与舒适度,很容易让人忘了现代文明是建立在农业发展基础上的文明。人们一边享受着工业文明带来的进步,一边对于提供食物的农村农业嗤之以鼻。这些人往往只看得到工业文明带来的进步与方便,根本就不知道那些赖以果腹的粮食从哪里来,或者说怎么样生产粮食于己无关。
       一些人觉得反正只要手中有钱,买得到粮食就心中不慌。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做饭,反正肚子饿了叫叫外卖;渴了喝点饮料,反正超级市场里应有尽有,外卖
小哥一次性搞定,何必杞人忧天。《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意思是天下本无事,庸人何自扰。
       解读历史的局限性总是认为只有黄河流域才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其实,中国黄河中上游与长江中下游差不多是同时开始种植粟和水稻,只是当时黄河流域是统治者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历史就只记载了中原那一块地方的演变史。
       华夏民族之所以能在黄河流域定居,也正是因为有了农耕作基础,有了种植与收获,就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文明就产生于安定。农业不同于狩猎者获取猎物所具有的流动性,原始的狩猎方式就只围绕着食物多寡来决定在一个地方呆多久,周边的动物被吃完了就必须要挪窝,不然就要饿肚子;氏族部落就形成于人类报团取暖式的挪窝。开始是一起寻找猎物,一起围猎才产生集体意识,后来的封建社会里,帝王将相总有一些围猎活动,其实就是继承着靠捕猎为生的先祖的习俗。
       狩猎方式被耕种土地所取代,就源自于粮食的来源比较靠谱,就在于可以围绕着定居点周围耕种。作物的生长期一般需要几个月才能成熟,收获粮食者只能选择等待,等待收获粮食供全体定居者食用;于是人群就有了向心力,终于不仅仅单靠猎杀动物填饱肚子了。吃不完的猎物可以养起来慢慢享用,于是出现了在定住点驯养动物。我们看看汉字里的“家”就是一个明证。“家”是一个象形字,上部“宀”,代表房子下半部的“豕”(shǐ),即“猪”的意思。就是住人的地方养着“猪”,才像一个家。有了固定的住所的先民才逐渐地转向耕种土地,靠粮食维持基本生存才变得有可能了。
       大约一万年以前,或者更早;(因为这个初级文明现在缺少记载,一些人总是偏向于人类的智慧是突然在哪一天有了飞跃,)就像研究宇宙起源的人们那样,找不到原因,就虚构一个“奇点”爆炸来搪塞未知。也可能早期人类在狩猎失败,或者恶劣天气不能获取猎物时,在寻找食物充饥的过程中发现了有些植物种子可以果腹,由无意识地采集野生种子,发展为有意识的栽种。一粒小麦种子不经过任何加工处理,生吃也不成问题。就像“无意插柳柳成荫”,一个无意识撒在泥土里的种子,通过发芽分蘖逐渐长成一株麦子,还可以抽出来很多穗,一枝麦穗包含着十几粒或几十粒不等的麦子,人类的聪明才智就是从观察比较得出结论。这种较直观的对比变化被早期人类先民们捕捉到以后,农业生产开始进入人类社会。
       说点题外话,现在研究这种课题的所谓学者,十分爱惜自己的羽毛,所有的结论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否则就担心被砸了招牌。其实人类社会有文字记载,或出土文物能印证的就只有五六千年约一万年左右,按照文字记载形成发展的逻辑,农耕文明应该再往历史深处上溯几万年才符合发展规律。因为能结社,组织成部落,逐步从半定居到形成家,才能具备农耕生活方式,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才行。于是人类发明了农业生产,还发展出畜牧业,这些都属于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这个过程一万年左右肯定不够。历史应该大胆地往岁月深处延伸才符合发展规律。如今这种进步被称之为农业革命,也被称为第一次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农业生产的粮食需要有固定的住所,因此农业与畜牧业使人类的经济从狩猎为基础的攫取,转变为以农业与畜牧业为基础的经济变革,所以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了人类靠自己生存发展的意识,这就是人类定居点与结与结社的萌芽。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有了生活资料与耕种技术的认识,从依靠与适应自然转变为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的主宰者。
       也正是农业畜牧业的全部生产活动要求人类更多地认识与改造自然界,并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的服务,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逐渐地积累经验,让人类初步具有了包括今天被人们认为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农业生产的周期,要求人们长期定居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收获,狩猎就变成了业余爱好,改变了单纯地依靠狩猎难以获得所需的食物的窘境,让生活有了基本保障,这就是人类从劳动生产获得的好处,从而坚守农业生产的理由。人类从事农耕和畜牧后,获得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还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生活所需的食物,并有了储存。丰富的物质生活促使人口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还使某些人有可能积聚财富,导致原始社会的崩溃。
       前面说了那么多原始农业生产的变迁,只是试图让人们懂得只有农业生产的粮食,才是维持人类生存下去的关键。就像原始社会之所以会崩溃,除了因为社会结构的改变,也还有观念的改变。就如现在一部分人只注重工业化进程,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在一些人眼中,包括农产品永远都处于从属地位,认为农业远远没有工业化那么重要。
       中国通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培养出来一群轻视,甚至鄙视农业的新人类,不知道农业为谁生产,不知道粮食从何而来,不知道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没有养成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习惯,生活上过度消费,不存钱,不储米,物质生活水平与消费水平远远超过收入水平;都希望立足城市,贷款买房,贷款买车,甚至于贷款旅行。但看那些塞车的路途,有多少是车主自己口袋里的钱买的车,就不得而知了。
       行文至此,连我们自己都觉得农业生产离我们很远很远了,远到有时候都不知道粮食从何而来。仿佛那餐桌上一盘盘,一碗碗的食物,倒掉了并没有人没有觉得可惜。农业,粮食,只是希望天下永远太平无事。
       也许,这第十二篇,就会成为撰写有关饭碗的最后一篇;因为,许多人并不赞同有关论点论据。因此,犯不着跟所谓的“专家”们论点去固执己见,就让所有的有关粮食的过往与现实所发生的现像,以及围绕粮食认识的思考与认识差异,留待历史去评说。
花落平时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