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教育随感】用爱撑起班级管理的新天地(应城黄泽军)

  • 蔚 蓝
楼主回复
  • 阅读:3982
  • 回复:3
  • 发表于:2016/1/19 13:34:44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应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教育随感】用爱撑起班级管理的新天地
 应城市杨岭小学 黄泽军

    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爱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由此可见,教师的爱多么重要啊!教师的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人们常把师爱比作母爱,母爱是伟大的,但师爱要高于母爱,它意味着教师不能以狭隘的个人私情或好恶去对待学生,而应因材施教,因人施爱。
                                                    一、给后进生多点关爱,少点责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精神生活上的一致,是他们的理想、愿望、志趣、思想和感受的一致。把道德信念和思想观点传授给他人,教会他怎样在社会上生活,教会他怎样确立道德的审美原则,所有这些都要求师生在精神上一致,达到双方都感到志同道合的那种程度。”由于后进生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经常遭受家长的粗暴训斥或打骂,在学校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还要受到一些同学的冷嘲热讽,他们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在做转化工作时,班主任老师不能成为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而应成为他们可依赖可信任的朋友。教师在后进生身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应更多一些,注入更多的关心和爱。
   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难题,也一直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个棘手的问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小学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
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在一个合格的教师眼中,学生是一样的,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习惯、爱好、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多表扬,少批评,因势利导,用一颗火热的心去感化学生,与学生在心灵上搭起一座情感的桥。不仅不嫌弃、不歧视,而且多加爱护,对他们常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从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师生间进行心灵的沟通,学生不仅会尊师、敬师,也会把教师当作朋友,学习的过程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就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爱是一种纯洁的感情,它不是说教,不是靠强制,更不是利诱培养起来的。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去面对这些后进生呢?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像爱优生一样去爱差生就行了。要做得更好一点,那么给予后进生多一点的偏爱即可。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吧!素质教育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关爱!
                                                            二、给中等生多点激励,少点苛求
    世界伟大的心理学家席莱说:“我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同样地,我们也极害怕别人的指责。”像一些听话,稳重,学习态度端正的,各种任务都能完成的中等生,就是这们。他们是班里的“主力军”,但平时沉默寡言,不愿出头,成绩一般,他们怕出错,怕丢面子,内心却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对于这类学生我首先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其次帮助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保持积极的心态。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更何况身心处在发展变化尚未成熟的中学生,他们不仅需要温暖、关怀、尊重、信任和理解,更迫切需要爱。爱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是一种内心渴望,教师只要真心付诸爱,不仅可以是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很容易使学生感动,一旦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就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理智,沟通师生之间的了解,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就会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和依恋感,学生就会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对教师的尊重,接受教师的教育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从而产生最佳的学习效率。我班的同学王琴不爱说话,上课从不举手发言,课间在教室里也难得说上几句话。看着稳重听话的孩子这样沉默我着急了,这样下去,不仅学习上不去,而且会严重影响她的心理发育。于是,在课堂上,我总有意无意地点她回答问题。无论她说得好与不好,只要她开口,我就及时地给予表扬与肯定。就这样,慢慢地她终于敢说话了,人也越来越活泼,看着快乐的她,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因此,对于中等生,我认为要给他们机会,多给予激励,尽量挖掘他们的特长,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要苛求他们像优等生那样德才兼备。尽量让他们在集体中表现自己的才干,使他们的素质在和谐中得到发展。
                                                      三、给优等生多敲警钟,少点偏袒
    著名教育家巴特尔曾经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一般来说,教师总是喜欢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平时对他们总是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呵护,围绕他们身边的总是老师与家长的掌声与喝彩,也正如此,优等生的缺点易被掩盖,被忽视、被原谅,被袒护。在许多人的眼里,所谓的“优生”更多的是指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可以肯定的是成绩好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优生,因为他们平时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以及各种能力比一般学生相对要好一些。但我们评价优生的标准不应只局限于成绩方面,实际意义的“优生”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具体的说应该是品德、学习、智力、知识面以及各个方面能力都优于同龄的学生。要培养“优生”的确不是想像中的那么简单,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从他们的各个方面让他们扬长避短。
    别林斯基说过:“充满爱的语言,使无可反驳的劝说好似熊熊烈火发出的光和热,而听到这种语言,心中感到暖洋洋的,会让人心情舒畅,但缺乏爱的语言,也会把颠扑不破的一些真理,搞成冷酷的僵死的训诫,因此语言对意识和情感的影响显得软弱无力”。对出现心理问题的优等生,教师不能错误地认为优等生的“免疫力”强而放任之,更不允许采取讽刺、粗暴、压制的方法。应与家长密切协商、充分配合,要以“爱”为先,发扬民主精神,用平等的心态去看待优等生,做细致的思想工作,要理解优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需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另外,教师对优等生应从严要求,不能偏心也不能袒护。
   如现在电影电视中有些内容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好,有几个优秀学生甚至模仿黑道“老大”的形象,仅仅是为了威风!我对他们并没有一棍子打死,而是积极与家长做好沟通,耐心地向正面引导他们的认知、兴趣和行为,及时纠正了他们的行为。每一个个体的成长都需要关爱,我们要充满爱心地去看待每一名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不能因为单纯的他们行为一时偏差而否定他们。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是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核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爱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让我们用爱的教育扬起孩子心灵的帆!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