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泪牵一中随心飞!

  • 听说你是个茬子;
楼主回复
  • 阅读:4631
  • 回复:4
  • 发表于:2019/8/21 11:39:17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应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应城一中  81届校友  李立华 

成都山地所山地景观与旅游学科组组长


同学群里大家都在呼唤,离别母校38年后该对应城一中说点什么?我本能地在大脑中第一个蹦出来的概念就是“眼泪”。因为最近十来年,我感觉自己静静悄悄流泪的时候明显增多了,而且是不由自主、难以抑制的。我非常清楚的是,她绝对不是洋葱、冷风等反射产生的眼泪,也不是普通的大悲、大喜、过忧等极端情感产生的眼泪,而是心中最柔软部分被触及后产生的眼泪。  


我一直搞不明白的是,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产生于何时、何地、何人?因为我总体生活平淡、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事业顺利,似乎也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境界,堂堂七尺男儿也与多愁善感扯不上半毛关系,记忆中没有特别想“哭”、感觉很“苦”的时候,因为专门的科学家们也对这个问题研究不多,所以我对这些问题断断续续地冥冥思考,几乎类似于思考“我从哪来、将向何处”等高深的哲学命题,从来就没指望得出什么答案。但一中同学的一声同学聚会邀请,将我的思绪突然聚焦到了那段青葱的岁月、那座不算美丽而有些神圣的校园,难道我心中最柔弱部分源自那段友情?我禁不住的泪点早被那地方铸就?


我是泪腺发达,但我的童年并非特别不幸。

我是地道的应城人,19640201日生于应城市黄滩区临江公社赤岸村1组一个普通而正常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家境并不富裕,但因为有个慈祥、智慧、勤劳的小脚奶奶,三间不大的茅草屋总被她打扫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成为左邻右舍、还有小伙伴临时歇息、拉家常的会堂,虽然也有吃菜饭、度春荒的记忆,但全家的一日三餐、咸菜淡饭总被她安排得井然有序,因我在兄弟姐妹中排位居中,重活、难活有哥姐挡着,小事、碎事有两弟叫唤着,乡村繁重的体力劳动于我印象并不深刻,相反,由于奶奶很智慧地让父亲小时读过几年私塾,以致他在劳作之余常拉起音调、拿起我们的课本轻声唱读,在那个有些重金属节奏的大集体年代,相比生产队组织的有限次的读红宝书活动,父亲文艺范儿的私塾式唱读声是那样的特别,但感觉是那样的悦耳,虽然家无片书,也俨然是乡村书香世家。那时也仰慕城市孩子的衣食无忧,但现在为人之父后想来,孩童时期的我还真没有饿过一顿饭、受过一次冻、淋过一次无助无望的雨,我内心的柔软应该与童年无关。所以,当我在西南偏远山区工作考察遇到衣衫破褛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时,我只有亲切,没有眼泪,因为我知道,他们只要能背起书包,就有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就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幸福。


我是泪腺发达,但我的成长道路并非坎坷。

在那个革命和物质短缺的年代,我们家在政治上从未受过任何打压,生活上虽然也有缺粮、缺钱的时候,但总能得到左邻、亲友的帮助。那时听大人们口中说的是因为我们家的人“水平”都高,所以备受尊重和关照,哥哥1978年在众多人的关心中终于被允许参加高考,并如愿地跳出农门。而我也因为想尽快变成“城市户口”而选择了接受中专挑选,那一年我考过了孝感地区中专和应城一中的分数线,后来因为迟迟没有收到中专录取通知书,而斗胆到黄滩教育办进行询问。其场景至今历历在目,那时的教委领导见到在门口转悠又不敢进门的怯怯的我,便主动起身出门问明事由后,非常亲切和蔼地说,“不要着急,孝感卫校即使上不了,也会进一中的,书会有读的,回家慢慢等吧,有消息我们会通知你的”。当时领导大人一句“回家慢慢等”让我兴奋好久,似乎我真的拿到卫校或一中的录取通知书似的。至今,我都不明白,他的那句话对我怎么有那么大的魔力,也许是因为他对年轻学子的爱护,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勇敢,总之,当时非常感动,备受鼓舞。虽然后来是我不得不重新读初三,实际上是中专和应城一中都落选了,但我没有一点失落感,而是愉快地接受和面对现实了,也丝毫没有影响我的继续学习。后来我能够得到全县数学竞赛第一名(与陈志祥同学并列)、能够考过应城一中、乃至孝感高级中学的预录取线都是最好的证明。虽然最后接到的是应城一中的录取通知书,开始了那刻骨铭心的两年高中生活。但应城这个位于江汉平原边缘、大武汉远郊的小县,那时的向学、尚学、重学的社会文化氛围很浓厚,也许是这种氛围的孕育,进一中虽有些坎坷的道路,但那时完全没有坎坷的感觉。顺便说一句,那位黄滩教育办领导叫李银红(音),是黄滩教育界老师和学生都知晓的好领导,后来才知道我有幸与他女儿同班。也许是受他的影响,后来在自己有幸在政府挂职时,对于来自基层的诉求,虽然自己知道也无能为力,但是我没有眼泪,只有热情、理解、鼓励和安慰,因为我知道有时来自理解产生的动力并不比实际解决问题差多少,甚至更重要、更宝贵。

我的泪腺发达,可能与应城一中帮我迈过怯懦关卡有关。

我生性怯懦,记得妈妈护送我第一次进入一中,走近那浓密树荫下一排排的青瓦红墙平房宿舍时,让见惯了高低错落、零散矮小乡村院落的我受到极大的震慑,内心忐忑不安,进入室内见到清洁红砖地板、整齐的高低床时,更是如坠云雾、不知所措,我至今都想不起妈妈是怎么帮我整理好床铺、怎么离开一中回家的。还有那并不奢华,但书香味浓厚的教室、桌椅,甚至普普通通的黑板和走廊都让我不敢轻易触碰、大声讲话,生怕惊扰她们。只有那有些脏乱的食堂才让我有踏实之感,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进城住进楼房、第一次在我知道的最大的城里学习与生活,与其说内心充满敬畏,不如说全是胆怯和懦弱,以致开学前半个学期都恍恍惚惚,完全无心听课学习。


  应城一中退休教师钱世道 

   (摄于2019.6.29老教师座谈会) 

是钱世道班主任的勤勤恳恳、刘德林老师的缜密思维、黄忠晶老师的和善冷静、王仙湘老师那始终微笑的面容和粱荫筠老师的英文配以隔壁大叔的打扮等给了我亲近之感,还有同学们选我做了班干,让我在首次期中考试中排在前列,我才摆脱了胆怯和懦弱,重拾一点自信,就凭这点自信,我后来在大学学习时就没有惧怯恍惚过,工作时敢孑身一人奔赴当时还很遥远的四川,甚至到政府挂职、国际学术讲坛都能沉着应对。是应城一中老师们的亲和、同学们的陪伴,驱走了我的胆怯,历练了我的自信,并一直支撑着我的成长、伴随我的人生。 
我的泪腺发达,可能源于应城一中老师和同学们带我走向坚强。

一中学习虽然只有两年时间,但也并非一帆风顺,我起伏过、脆弱过、放弃过。记得高二学年,沉重的学习负担导致体弱的我几乎难以承受,成天在医院出入,学习成绩已是每况愈下,现今我都不知道高二学的有机化学、电磁学和排列组合等课程的基础知识点是什么,到预考时我内心几乎放弃,已经做好回家务农的打算,曾奇书老师亲自送预考成绩单到我家时,我已全力在田间劳动。


    应城一中退休教师曾奇书  全国优秀化学教师 

  (摄于2019.6.29老教师座谈会

他看到我从田间回到家,一副放弃的模样,在大热天,徒步十几里后,生气地连我们递上的(生)凉水都没有喝一口,他嘴里说的什么我也没听清,但他失望和有些生气的眼神,我至今记忆清晰。回到学校后,他还专门向班主任张清元老师谈及我的状态,张老师后来单独找到我,说按现在的状态,我已经不在他的预计考上大学的名单中,必须要加倍努力。他们一面鞭策,一面又为我安排语文课汪汉明老师为我、剑波等语文成绩差的同学补课,安排生物老师专门为我指点,还让吴泽明、剑波等同学来主动靠近我、鼓励我,他们没有放弃我,他们希望我在困难面前选择坚强!受其影响,后期我也真心静下心来奋战了一个多月,交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高考时从预考生物课的5分提高到21分(总分30分),语文达到76分,成为我高考成绩的单科最高分,最后幸运地进入华中师范大学。正是他们带给我的这种坚强和不放弃精神,后来一直伴随我的学习与生活。大学期间我一直坚持体育锻炼,我自己都不敢相信,一直体弱多病的我,大学时还当了两年的体育委员,研究生时当了两年研究生会体育部副部长。因为坚持锻炼,我拥有健康体魄,这一直成为我从事艰苦地理学科研工作甚至远赴西藏、贵州工作的坚强保证。


我的泪腺发达,可能源于一中的老师和同学们带我选择了坦荡、真诚和善良

记得高一语文课的一篇记叙文作业,阅读和词汇都很贫瘠的我只是平铺直述地写了本村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钱世道老师居然在那篇充满错别字的作文后面写了个又红又大的“优”!从此我知道了真实是最大的作文技巧。当杨权平同学拿着我的医药单到他父母单位为我报销医药费、孙旭东同学递给我不计其数的文具和日常用品时,我知道了助人才是人间最好的交友之道。当泽明、全涛、剑波等同学热情邀我到他们家做客,也大大咧咧直冲我家玩时,我发现坦荡原来是那么的美好。当看到钱世道老师勤于家务、刘德林老师精心抚育他的一双儿女、特别是曾奇书老师每天背着她生病的妻子去医院看病治疗时,体会到了做人,特别是做男人的责任和担当。所以我不论走的多远、走到哪儿都有真心以待的朋友。所以我虽然远在他乡,从来并不孤单,甚至总在关键时候会有贵人相助,一中时同学们、老师们给予我的精神和物质的馈赠已经深入我心,我随时准备将这些宝贵的财富回报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尽我该尽的责任,担我该担的职责。正是应城一中的老师和同学们的这些一桩桩、一件件的凡人小事,无声地孕育了我如何处事做人的价值取向。


应城一中退休教师 刘德林(摄于2019.6.29老教师座谈会)

 我的泪腺发达,可能源于一中的老师和同学们帮我选择了平凡,但不甘平庸。

来到一中是我的幸运,因为一中的老师和同学都很优秀,当年的应城一中虽然谈不上是当时社会上以升学率高低作为评价指标下的一流学府,但办学的文化底蕴深厚。当时徐副校长的不为升学率的办学理念,在那时是多么的大胆,甚至有些不合时宜,但我们每一位在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子哪个不从该办学理念中多少受益而学业顺畅。徐校长自己的政治课从不“靠谱”,总是天南地北的高谈阔论,但实话说,他的课是最吸引我的,也是学的最轻松的,还依稀记得他讲的宝钢布局不合理理论,虽然后来上大学专业课学习让我看到他的局限性,但是他的侃侃而谈、家国情怀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还有世界史老师(姓名已不记得)关于爱琴海的诗意描述,王中凡老师诙谐幽默的足球理论,黄忠晶老师的物理哲学等等,诸于此类的与高考无关的精彩片段,让当时在高考重压之下的我得到了身心的放松,也让我知道了知识除了高考外还有很多。事实上这些看似“浪费时间”零碎知识教育,对于我后来的大学学习极为有益,以至于我大学时能很好地适应完全陌生的地理学学习,并把她作为终身职业,让一个极端平凡的我能顺利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这一切与在一中时受到的知识和人文的熏陶密不可分。 

我的泪腺发达,但绝非多愁善感、甚至有些“孃”的男人。

事实是我平日很少流泪,汶川大地震灾难的现场,虽然我内心煎熬,但我没有眼泪,因为我知道那时灾民更需要坚强。在工作遇到困难时,我从来没有眼泪,因为一中毕业已教育我不能懦弱。在生活遇到困难时,我也从来没有眼泪,因为一中教育了我必须担当。在西藏、贵州、四川的边远山区工作,遇见太多的贫穷和困难时我从来没有眼泪,因为我要将坚强和勇敢传递给他们,就像当初一中老师和同学们给我以鼓舞和帮助一样。但是当我听到、看到一个个类似应城一中的老师和同学们的励志故事时,无论什么场合、什么情境我都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开始时还找个借口,偷偷抹去,羞于见人,现在则是干脆让其流淌,想自己治愈这有些莫名的病症,但是好像是事与愿违。我的眼泪不为有什么的不幸童年,也不为有什么坎坷的经历而流,只为那些坚持的人、不放弃的人、敢于挑战自我并超越自我的人而流,为那些热心善良的人、敢于担当的人、平凡但不甘平庸的人而流,有些另类和特殊,但这些人不正是我们应城一中的老师和同学们的写照,不正是那段难忘岁月和那片魂牵梦绕校园的影子?是的,是应城一中发达了我的泪腺,定格了我的泪点。我的眼泪来自于应城一中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教诲、无穷无尽的关怀,同学们真情的陪伴、无私的帮助、无边的包容,虽然有些苦涩,但晶莹剔透,光芒四射。我的眼泪是对她们的真心感激感恩的自然流露,是应城一中赋予我身心的真实存在。无论我走到哪里,身在何位,我将永葆善良友爱、坚强不息的应城一中教诲,我的眼泪永远情牵母校、随心飞扬。

 男人有泪不可羞,同学友情不可藏,仅以此文感谢我应城一中敬爱的老师们和亲爱的同学们!祝愿应城一中跨步走向辉煌!

作者简介:


李立华,19642月生,应城市黄滩镇人,19799月考入应城一中,先后在高一(1)和高二(1)班就读。1981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本硕连读,19886月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工作,分别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95年至2001年于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攻读在职博士,2006年分别到德国哥廷根大学地理系、美国普渡大学旅游系访问学习。期间,历任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贵州省旅游局副局长、四川省凉山州政府副秘书长。曾兼任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应用第四纪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现任成都山地所山地景观与旅游学科组组长,主要从事山地旅游与山区发展研究工作。
(来源:应城一中公众号)


  
  • 西贝
  • 发表于:2019/8/25 7:35:05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纸上种花,只为心中开出美好!
  
  • 英瑛
  • 发表于:2019/8/25 20:23:26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赞??
  
  • 发表于:2019/8/26 9:33:29
  • 来自:湖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为咱应城的发展出了多少力?
  
  • 李小兵
  • 发表于:2019/8/27 16:29:30
  • 来自:湖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点赞
诚信赢天下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