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生死时速!应城病危患者被武汉医生带着70公斤装备驱车百余里转运急救成功

  • 当你的眼睛眯着笑
楼主回复
  • 阅读:1041
  • 回复:0
  • 发表于:2019/9/23 17:15:33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应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楚天都市报9月22日讯(记者李曼英 通讯员田娟 陈鹏 崔广林)22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来自应城的廖先生身体恢复得很顺利,全然看不出刚经历过生死考验。

9月18日,廖先生在当地接受介入治疗时,突发左心衰竭,生命垂危。同济医院专家携带合计70公斤重的ECMO(体外膜肺氧合)和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生命支持装备,5小时内从武汉赴应城市人民医院将他接回,5分钟疏通堵塞血管,上演一出真实版的“生死时速”后,廖先生转危为安,成为湖北省首个由ECMO和IABP联合植入,长距离驰援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病危的成功病例。


手术台上左心衰竭,应城男子急需转院救治

64岁的廖先生家住应城市。一年前,他突然发现,快步行走时会胸闷难受,一般最长持续数十分钟,稍稍休息会好转。虽然频频发作,但他自认为是年龄大的原因,并没有引起重视,更没有去想着到医院看看。15日,晨起锻炼的廖先生又一次出现胸闷和严重胸痛,发作比以往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他立即让家人送他去应城市人民医院,很快被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建议择期介入治疗。

18日下午3点20分,在手术台上正接受介入治疗的廖先生突发急性左心衰竭,生命垂危,介入手术无法继续进行,接到求助后,同济医院心内科汪道文教授和曾和松教授立即决定派出心内科急危重症小组将廖先生转运至同济医院。

“病情危急,需要立即开通血管,而当地医院缺乏急诊介入有效应对和抢救的技术条件和硬件条件,如果廖先生在术中再次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情况,后果不堪设想,最好的选择只能是将廖先生转运到同济医院进行急诊介入治疗。”汪道文解释称,手术台上的病人转运,路途遥远,病情危急,随时可能发生猝死。经详细讨论后决定,同济医院心内科团队决定携带ECMO(体外膜肺氧合)和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生命支持装备前往当地医院,协助转运病人。

同济专家“负重”转运,急速抢救让他转危为安

生命支持装备能够有效的维持患者的循环灌注,最大程度的减少缺血风险,为患者能成功有效进行救治赢得充分的时间。也大大降低了转运途中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的风险。

然而,曾和松介绍称,携带ECMO和IABP生命支持装备外院长距离转运,心内科也没有任何经验,迅速诊断,路途的颠簸,维护生命支持装备正常运转,救护人员体能的消耗,都是现实问题。加上救护车的空间有限,救护车内仅有两个座位,三位医护人员,两人将50公斤重的IABP和20公斤重的ECMO抱在怀中,以防仪器被损伤,一人则只能蹲着时时监护廖先生生命体征。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到达应城市人民医院后,同济医院心内科团队30分钟内完成了ECMO和IABP的床边植入,并快速转入救护车,随后立即返程。

这是湖北省第一例于外院行ECMO和IABP植入并进行长距离转运的病例,心内科团队完全没有经验可循,困难可想而知,90分钟的转运路途,廖先生病情很不稳定,时刻监测生命体征和症状,加之救护车的颠簸,仪器的维护,急救药物的使用,晚上8点35分,一路有惊无险,救护车顺利抵达同济医院,绿色通道直达导管室。

5分钟后,曾和松及心内科团队就顺利开通了病人右冠状动脉闭塞的血管。曾和松说,廖先生右冠脉血管虽是急性闭塞,但血管扭曲严重,动脉硬化严重,斑块负荷重,导丝的操作需要万分小心,支架的定位需要分毫不差。右冠状动脉开通后,廖先生的病情得到极大缓解。同时,廖先生左冠状动脉的两支血管也有严重病变,且其中一支是慢性完全闭塞。慢性闭塞病变时间长、闭塞的距离也长,血管开通的难度相当大,但是导丝推进犹如长了眼睛,不断地向血管远端前进,很快病人左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血管也被开通了。心脏又恢复了有力的跳动,血压逐渐回升,目前他恢复顺利,不久就可以出院了。

来源:楚天都市报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